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
冬至憶舊

已有 159 次閱讀2021-12-20 18:10

剛剛在臉書看到一則關於台南人冬至吃湯圓和菜包的貼文,才想起來,原來明天又是冬至了。看到湯圓和菜包,不由得又想起小時候過冬至的情景。

他所說的菜包,我們這裡叫「菜粿」,皮是米做的,類似紅龜粿的皮,餡是素菜餡,以高麗菜為主,形狀是兩頭尖,中間肥。要放到蒸籠時,每一顆下面都要放一片樹葉。我看過有人是放香蕉葉,但我家都是用黃槿葉。黃槿在我們這裡,叫「粿仔樹」,就是因為它的葉子會用來炊菜粿。每到冬至,要炊菜粿時,阿母都會叫我去採一些粿仔樹的葉子回來。

離我家大約一百公尺外,有一條小溪,溪邊有兩棵很老的粿仔樹,樹幹有腰那麼粗,是斜向生長的,樹幹敧在水面上,小時候常常爬到樹上玩。

小時候的無聊遊戲之一,是從家裡的香爐裡,拔一些香腳,去到溪邊,摘一些粿仔樹的種子,用粿仔樹種子做支點,把香腳插在種子上,架構出房子的形狀。

小時候的湯圓,都是自己搓、自己浮的。冬至的前兩晚,阿母就會開始浸糯米。浸過一晚,隔天也就是冬至的前一天,要把浸過水的糯米磨成米漿。

在我很小的時候,在我家附近有一個石磨,和我差不多高。那時候哥哥姊姊會把糯米拿去石磨那裡磨,我年紀太小,就跟著去玩。

到我讀國小三年級時,我家附近有一戶人家,買了電動的磨米機,附近的人都會拿去他家磨,磨一次十元。那時就換哥哥和我一起去磨了。

我們把浸過水的糯米放在水桶裡,吊在一枝像手腕那麼粗的竹竿上,我和哥哥一人扛一頭,一前一後,扛著走一公里多的碎石子路,去那戶人家家裡磨成米漿。先把水桶裡的米倒進機器裡,然後把空水桶放在機器下面,在水桶裡放一個細棉布袋,讓米漿流進布袋裡。一邊磨時,要一邊加水,一桶要磨很久。磨完後,兩兄弟再一起扛回來。回程時的米漿,比去時的米要重得多,路上常常要休息好幾次。

扛回來後,要把細棉布袋的袋口綁緊,然後放在大石頭上,再用大石頭、磚頭等,壓在布袋上面,把裡面的水份壓出來。這樣壓一天,到晚上水份就瀝乾了。

晚上吃飽飯後,就要搓圓仔。阿母先把瀝乾的米糰掰一小塊,去煮熟,變成像麻粢一樣,再把麻粢和生的米糰揉在一起,揉勻了。然後再分成兩半,一半加紅染再揉勻,一半不加。加紅染的,做出來就是紅色的,不加紅染的就是白色的。阿母說紅色的代表金,白色的代表銀。搓好的圓仔,要一顆一顆排放在大桶盤裡,不能讓它們黏在一起。

那時候,除了阿爸之外,所有人都必須聚在一起搓圓仔。頭頂上只有一盞十燭光的昏黃的電燈泡,但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,感覺很溫馨。

隔天冬至,凌晨四點鐘,阿母就會起來浮圓仔、炊菜粿,圓仔還要浮甜的和鹹的兩種。甜的是以紅色的圓仔為主,參雜少量白色的,煮好後加糖。鹹的是以白色的圓仔為主,參雜少量紅色的,和米粉一起煮,煮好加入茼蒿。

清晨六點,阿母就會裝六碗甜的圓仔,供到佛桌上。我們起床後,必須負責用紅色的圓仔,黏在每一個門框的上面兩個角上。這些黏在門框上的圓仔,會一直放到過年,除夕大掃除時才拿掉。

等我上了國中,那時候哥哥姊姊們都已經出外工作了,家裡只剩下父母和我三個人。阿母就不再自己搓圓仔了,每年冬至,都是叫阿爸去菜市場,買人家搓好的生圓仔回來浮。

從那之後,冬至就不再像冬至了。

人老了,就特別容易想起小時候的事。現在回想起來,還像昨天剛發生過的事一樣清晰。

路過

雷人

握手

鮮花

雞蛋

評論 (0 個評論)

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手機版|小黑屋|摯愛中年-中老年同志社區

GMT+8, 2024-5-7 17:1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返回頂部